自古勋劳推元圣,从来梦见有几人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而西周的维新离不开周公,中国数千年的礼乐文明由他缔造。孔子有言:“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更重要的是,他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价值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有着独特的贡献。

凤凰山上凤凰叫,周公庙前游人笑。陕西岐山凤凰山南麓的周公庙以周公、召公、太公殿为主体,姜嫄、后稷殿为辅,殿宇雄伟,亭台玲珑,错落有致。沿着郁郁葱葱的林荫道,一重重青砖绿瓦缓缓地呈现在我们眼前。正殿前汉白玉雕刻而成的周公像慈祥而不失威严,双目炯炯有神,透过这双眼睛,我似乎看到了周公不惧流言,平“三监之乱”的坚毅果敢,看到了诸侯朝拜宗周时周公的欣慰自豪。

“文王拘而演《周易》”,周公像后的八卦亭是为纪念文王和周公演八卦而修建。据此形成的《周易》不仅是术士之学,更是中国第一哲学,涉及天文、历法、音乐、兵法、甚至还有处世之学等多个领域,是文明的百科全书。

中国人崇尚中庸,就连建筑也不例外。以主建筑物为核心,两边的建筑物对称分布,尽显中国古代殿堂建筑大气而不失柔和的中庸之美。而姜嫄殿后殿为后稷殿,前殿为周公殿,这就是著名的“背子抱孙”的写照,而今我们拍全家福时也遵循这样的美好寓意。

司马迁说:“周公作《周官》,官别其宜。”《周官》一直锁闭于王室中,相传到汉武帝时才被发掘出来,西汉末年王莽时代,刘歆提议将此列入学官,改《周官》为《周礼》。尽管经后世学者考证,《周礼》与周公并无关系,但是周礼却离不开周公。“国之大事,在祀与战”,尤其是祭祀活动,是事神仪式与事神歌舞的结合,即就是礼与乐的本义。周公作为肱骨之臣,是可以并能够将这些规范化的。

从“不问苍生问鬼神”的“神守”商代到血缘和祖先为重的“社稷守”周代,从对巫师占卜的信奉到对祖先血缘的信仰,是神事复归人事的过程,也是天命从寄托于占卜献祭转移到德性修养上的体现,是一种进步的文明。这一切都离不开周公。周灭殷后,周公规定祭祀上所用音乐为雅乐,即丰镐的京畿音乐,是从野蛮到文明的发展。

由礼乐制度落实到政治上,就是以血缘和婚姻关系为基础实行的分封制,从而为后世展现出“敦睦亲戚,协和万邦”的气象。就同宗血缘来说,有大宗、小宗,这样宝塔式的结构,天子成为一个大家长,兄弟子侄、远近子孙拱卫着天子,家天下就此形成了。而周公平三监之乱,还政于成王,终止了兄终弟及的规则,使父死子继的继位方式合法化,确立的嫡长子继承制一定程度上使政权得以平稳过渡,这一方式被后世沿用,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遗产。? 王朝如此,普通百姓家亦是如此。所谓“家国同构”,由周公制礼作乐开始。

商代“盖诸侯之于天子,犹后世诸侯之于盟主, 未有君臣之分也”,周公治下的周代是“天子之尊,非复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天子的身份从大哥转变为君主正是家天下规范化严谨化的体现,至此,“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郁郁文明的周代是孔子理想中的社会,而周公则是几度入孔子梦境的圣人,我从未梦见周公,但我知道,他就在那里,在华夏儿女的心中。而弘扬周文化,践行周礼则是我们现代人追根溯源,传承文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基本方式和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