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的“梦魇”

我曾经多次虔诚地阅读过《道德经》一书,但是自己每次阅读这部伟大著作得到的感受都各不相同。

对于世人来讲,《道德经》是一个隐秘离奇的迷团,《道德经》是一部深奥而又晦涩难懂的古老寓言,我却觉得《道德经》是我们一代代炎黄子孙挥之不去的“梦魇”。

《道德经》又名《老子》、《道德真经》、《五千言》等,是我国先秦诸子之前的重要作品,传说是春秋时期李耳所著,是道家思想的重要来源。

由于历史久远的遗失,《道德经》流传至今早已再难寻觅其原貌真容!

现在据不全统计,先秦以来研究注解《道德经》的著作已超过三千余种。广为流传的传世本就有三百多种,形成了四大体系:河上公版、王弼版、严遵版、傅奕版,其中又以河上公版和王弼版最为流行。

进入二十世纪,长沙马王堆帛书甲乙本、郭店竹简本、西汉竹书本等相继出土也更加推动了《道德经》的深入研究。

《道德经》在世界上的译本有近五百种,其中有英文、法文、德文、意大利文、俄文、日文等多国语言。除了《圣经》之外,《道德经》是当今世界上被翻译最多的一部书。

而你所阅读的《道德经》又是哪一种哪?

那汗牛充栋的《道德经》研究和注解文字让我们望而却步,一筹莫展,难以做出正确的取舍选择。

那好吧!我们就选择去看原文。可是原文也同样五花八门,各有侧重,那我们就只好选最流行的通行本吧!

古今文字差异又成了横在我们面前的又一道难关,那怎么办呢?只好再去买古文翻译工具书。

我很欣赏马云阅读《道德经》的方法。他的公文包里放着几本书,别的书换得很快,而其中一本一直没有换过,一本最薄的《道德经》。

薄是因为没有注解,马云不希望看到别人对道德经的理解而影响自己的感悟。

马云会抽一些零碎时间去看《道德经》,看得懂时自己就多看一些内容,看不懂索性就把书收起来。

有一次,他看《道德经》时很兴奋地说,“哎呀!这哪是我在读老子,明明是老子在读我,且他读到了我心的最深处。”这也许是一种更高的阅读境界吧!

要问我对《道德经》的看法,那么我会用道德经的原文回答这个问题。

“万物之始,大道至简,衍化至繁。”这是道德经第十六章的原话。

意思就是大道理极其简单的,简单到一两句话就能说明白,这就是人们常说所谓的“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的道理。

那些人们解读《道德经》而得出的,玄而又玄,故作高深,长篇累牍的道理也许是搞错了方向。因为老子早就告诉了大家大道至简的道理!如果不信的话,你可以亲自去问一问他老人家!

《道德经》讲的就是道和德两个问题。现在的《道德经》通行本全文***八十一章,顺序是道经三十七章在前,德经四十四章在后。而我们发现的马王堆帛书甲乙本排列循序则是孑然相反的,德经在前道经在后。

这样不同的排列有什么区别吗?当然有,而且对于阅读者区别很大!

道经在前德经在后是演绎法,而德经在前道经在后则是归纳法,从作品结构上来说也是有差别的。

我个人不成熟的理解《道德经》中道经阐述的是理。当然这个道理又分为多个方面,只是在此不多赘述。而德经讲的是行。当然这个德行也可以分为多个角度,在此也不多讲了。

在书中应该先有道后有德,还是先有德后有道,也就最终变成了是先有理后有行,还是先有行后有理的问题。

我个人觉得应该是先有生活行动的体验,才能得出的总结道理,然后才是体验和道理相互促进产生阶段,人们最终让道理指导自己的德行。

德是道的基础,道是德的升华,所以我得出现在的《道德经》文中的排列顺序是错误的。

《道德经》行文没有了基础而就选择了直接讲道理。道经在前德经在后则阅读者难以体会理的奥妙,这也就是现在《道德经》读起来很难理解的一个重要原因。

第二个让人们难以理解的重要原因就是违反了书中大道至简的原则。

李耳所处春秋时代一定不会比我们现在社会更加复杂,他所著作品的复杂性也一定不会超过现在。所以真正让《道德经》复杂的原因是我们后人不断复杂化地解读造成的!

事物的现象和发展过程是复杂的,我们要想明白其中蕴含的道理,就必须将其归纳和简单化!

明理则需要归纳反推,这也是大道至简的另一个原因。

我们阅读《道德经》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大家有益于自己的现实生活,所以只要我们能从《道德经》学到一些可应用的道理就算完成了任务!千万不要认为自己还能够作什么学术研究!

让我们尽量领悟《道德经》中的那句话“万物之始,大道至简,衍化至繁。”

大道至简,快乐生活!这才应该是我们最终的不二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