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夫论》卷25卜列诗解1擅卜筮者遇问吉凶乃言兴衰之期令人修身慎行
《 潜夫论 》卷 25卜列 诗解 1擅 卜筮者 遇 问吉凶 乃 言兴衰之期令人修身慎行
题文诗:
天地开辟 , 有神 有 民 , 民神异业 , 精气 相 通 .
行有招召 , 命有遭随 , 吉凶之期 , 天难谌斯 .
圣贤虽察 , 而 不自专 , 故立卜筮 , 以质神灵 .
孔子称 曰 : 蓍之德圆 , 而神卦之 , 德方以智 .
又曰君子 , 将有行也 , 问焉以言 , 受命 如 响 .
是以禹得 , 皋陶文王 , 取吕尚皆 , 兆告其象 ,
卜底其思 , 以成其吉 . 君子闻善 , 欢 乐而进 ,
闻恶则 修, 省而改尤 , 安静多福 ; 小人闻善 ,
慎而远之, 闻恶即慑 , 惧而妄为 , 狂躁多祸 .
故卜筮者 , 盖 遇 所问 , 吉凶之情 , 乃 言兴衰 ,
之期令人 , 修身慎行 , 以迎福也 . 且圣王之 ,
立卜筮也 ,以 不违民 , 为吉 以 不 , 专任断事 .
洪 范之占 , 大同是尚 . 尚 书又曰 : 格人 元龟 ,
罔敢知吉 . 诗 经有 云 : 我龟既厌 , 不我告犹 .
此观蓍龟 , 之情傥有 , 随时俭易 , 不以诚邪 ?
将 世 之 无 , 史苏之材 ,少 识神者 ? 犹 周史筮 ,
敬仲庄叔 , 之筮穆子 , 其 可谓能 , 探赜索隐 ,
钩深致远 . 使献公早 , 纳史苏言 , 穆子宿备 ,
庄叔之戒 , 骊姬竖牛 , 之谗亦将 , 无由而入 ,
亦 无破国 , 危身之祸 . 圣通天人,立筮通情.
圣贤真情,公正自神,精诚所至,通无化有.
原文
天地开辟有神民,民神异业精气通〔 2 〕。行有招召〔 3 〕,命有遭随〔 4 〕,吉凶之期,天难谌斯〔 5 〕。圣贤虽察不自专,故立卜筮以质神灵〔 6 〕。孔子称“蓍之德圆而神,卦之德方以智”。又曰:“君子将有行也,问焉而以言,其受命而向〔 7 〕。”是以禹之得皋陶,文王之取吕尚,皆兆告其象,卜底其思,以成其吉〔 8 〕。
注释
〔1〕○铎按:“列”犹“论”也。小尔雅广诂:“列,次也。”广言:“列,陈也。”论语序集解云:“论,次也。”史记张仪传索隐云:“论,陈也。”凡陈说事理而有序次为“论”,亦可谓之“列”。下三篇同。〔2〕御览一引尚书中候云:“天地开辟。”楚语:‘观射父云:“古者民神不杂,民之精爽不携贰者,则明神降之,在男曰觋,在女曰巫,是使制神之处位次主,而为之牲器时服,而后使先圣之后之有光烈而敬恭明神者以为之祝,使名姓之后而心率旧典者为之宗。于是乎有天地神名类物之官,是谓五官,各司其序,不相乱也。民是以能有忠信,神是以能有明德。民神异业,敬而不渎,故神降之嘉生,民以物享,祸灾不至,求用不匮。”’路史前纪三引此文,误以“神民”为帝者名氏,又以“行”字带上读,陈耀文天中记十一尝正之。○铎按:山海经海内经有“神民之丘”,郭注:“神民,言上有神人。”或此“神民”为古帝者名氏,未可知也。〔3〕荀子劝学篇云:“言有召祸也,行有招辱也。”〔4〕庄子列御寇篇云:“达大命者随,达小命者遭。”春秋繁露重政篇云:“人始生有大命,是其体也。有变命存其闲者,其政也。政不齐,则人有忿怒之志。若将施危难之中而时有遭随者,神明之所接绝属之符也。”遭命、随命,注见论荣篇。〔5〕诗大明。“谌”今作“忱”。汉书贡禹传、后汉书胡广传、续汉书律历志论、春秋繁露如天之为篇、说文谌字下并与此同。○铎按:毛诗作“忱”用借字,三家作“谌”用本字。尔雅释诂:“谌,信也。”相列篇亦引此诗,“谌”作“忱”,盖后人依毛诗改之。
( 《 诗经. 大雅·大明 》 : 明明在下,赫赫在上。天难忱斯,不易维王。天位殷适,使不挟四方。 译文: 皇天伟大光辉照人间,光采卓异显现于上天。天命无常难测又难信,一个国王做好也很难。天命嫡子帝辛居王位,终又让他失国丧威严。)
〔6〕礼记祭义云:“昔者圣人建阴阳天地之情,立以为易。易抱龟南面,天子卷冕北面,虽有明知之心,必进断其志焉,示不敢专,以尊天也。”史记龟策传云:“君子谓夫轻卜筮无神明者,悖;背人道信祯祥者,鬼神不得其正。故书建稽疑,五谋而卜筮居其二,五占从其多,明有而不专之道也。”白虎通蓍龟篇云:“圣人独见先睹,必问蓍龟何?示不自专也。”论衡辨祟篇云:“圣人举事,先定于义,义已定立,决以卜筮,示不专己,明与鬼神同意共指,欲令众下信用不疑。”卜筮篇云:“俗信卜筮,谓卜者问天,筮者问地,蓍神龟灵,兆数报应,故舍人议而就卜筮,违可否而信吉凶。”实知篇云:“若蓍龟之知吉凶,蓍草称神,龟称灵矣。”〔7〕并易系辞上传。而向,“而”字王弼本作“如”,古通。○铎按:而、如古通,顾炎武尝举二十余事,见日知录卷三十二。向,释文云:‘又作“响”。’向,隶俗字,说文所无。
(系辞上:《易》有圣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辞,以动者尚其变,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①。是以君子将有为也,将有行也,问焉而以言②,其受命也如响,无有远近幽深,遂知来物,非天下之至精,其孰能与于此③。
译文:?《 周易 》包含有圣人之道四条:用以讲说的崇尚卦爻辞,用以指导行动的崇尚卦变,用以制造器物的崇尚卦爻之象,用以卜筮预测的崇尚占问,所以君子将要有所作为,要有所行动,求问于(《易》)后才知道(吉凶)。蓍受人之命(答疑)如应声之响,不管远近幽深,皆知未来的事物(变化)。不是天下万物的至极精微,其何以能至于此?)〔8〕六韬文师篇云:‘文王将田,史编布卜曰:“田于渭阳,将大得焉。非龙非■,非虎非罴,兆得公侯,天遗汝师,以之佐昌,施及三王。”文王曰:“兆致是乎?”史编曰:“编之太祖史畴为禹占得皋陶,兆比于此。”文王乃斋三日,田于渭阳,卒见太公坐茅以渔,乃载与俱归,立以为师。’宋书符瑞志上史编作史遍,云:‘王至于磻溪之水,吕尚钓于涯。王下趋拜曰:“望公七年,乃今见光景于斯。”’按志所言,皆本纬书。○铎按:昭元年左传杜注:“底,致也。”
原文
夫君子闻善则劝乐而进〔 1 〕,闻恶则循〔 2 〕省而改尤,故安静而多福;小人闻善〔 3 〕,闻恶〔 4 〕即慑惧而妄为,故狂躁而多祸。是故凡卜筮者,盖所问吉凶之情,言兴衰之期,令人修身慎行以迎福也〔 5 〕。
注释
〔1〕脱一字。○铎按:孟子梁惠王上篇:“而民欢乐之”,宋孙奭音义云:‘“欢乐”本一作“劝乐”。’昭九年左传叔孙昭子引诗:“经始勿亟,庶民子来”,杜注:“言文王始经营灵台,非急疾之,众民自以为子义来劝乐为之。”此“劝乐”二字盖本孟子。〔2〕“循”当作“修”。〔3〕“善”下脱六字。〔4〕“闻恶”二字补。〔5〕汉书王贡两龚鲍传序云:“严君平卜筮于成都市。以为卜筮者贱业,而可以惠众人。有邪恶非正之问,则依蓍龟为言利害。与人子言依于孝,与人弟言依于顺,与人臣言依于忠,各因埶导之以善。从吾言者,已过半矣。”
原文
且圣王之立卜筮也,不违民以为吉,不专任以断事〔 1 〕。故鸿范之占,大同是尚〔 2 〕。书又曰:“假尔元龟,罔敢知吉〔 3 〕。”诗云:“我龟既厌,不我告犹〔 4 〕。”从此观之,蓍龟之情,傥有随时俭易〔 5 〕,不以诚邪?将世无史苏之材〔 6 〕,识神者少乎?及周史之筮敬仲〔 7 〕,庄叔之筮穆子〔 8 〕,可谓能探赜索隐,钩深致远者矣〔 9 〕。使献公早纳史苏之言,穆子宿备庄叔之戒〔 10 〕,则骊姬、竖牛之谗,亦将无由而入,无破国危身之祸也〔 11 〕。
注释
〔1〕论衡卜筮篇云:“世人言卜筮者多,得诚实者寡。论者或谓蓍龟可以参事,不可纯用。”〔2〕“鸿”今作“洪”。〔3〕书西伯戡黎。“假尔”今作“格人”,史记殷本纪作“假人”。礼记曲礼云:“假尔泰龟有常。”○铎按:论衡卜筮篇云:‘纣至恶之君也。当时灾异繁多,七十卜而皆凶,故祖伊曰:“格人元龟,罔敢知吉。”贤者不举,大龟不兆。’孙星衍尚书今古文注疏云:‘以“贤者”训“格人”,则古文尚书自作“人”,与今文异也。’段玉裁古文尚书撰异云:‘“格人”作“假尔”,此盖如礼记“假尔大龟有常”之训,疑今文尚书本然。然史记作“假人”,假、格古通用。论衡以“贤者”训“格人”,则今文尚书与古文尚书同也。“尔”字恐有误。’陈乔枞今文尚书经说考八云:‘作“假尔”者,当是小夏侯本。曲礼:“假尔泰龟有常,假尔泰筮有常”,郑注以为“命龟筮词”,自是经师相传旧说。“尔”古文作“尒”,与“人”相近。汉书言夏侯建从五经诸儒问与尚书相出入者,牵引以次章句,具文饰说。夏侯胜非之曰:“建所谓章句小儒,破碎大道。”建亦非胜为学疏略,难以应敌。建卒自颛门名经。此盖建据曲礼文,疑尚书“假人”为“假尒”之讹,故读从“尒”字。王符所引,殆小夏侯尚书与?’孙、段、陈三家定作“假尔”者为今文尚书是也。古文作“格人”者,“人”即“尒”字之坏,盖可无疑。
(格人元龟,罔敢知吉:格人,殷商占卜者,即能晓知天地吉凶之人。元龟,大龟,供占卜之用。罔,无。罔敢,不能。知,觉察。吉,占卜的吉凶。
译文:那深知天命的贞人,用传达圣意的大龟占卜,始终都没有觉察出一点吉兆。)〔4〕诗经:小旻。( 我龟既厌,不我告犹 : 占卜灵龟已厌烦,不肯示我吉和凶)〔5〕易系辞上传云:“辞有险易”,释文引京房注:“险,恶也;易,善也。”古字险、俭通用。易屯卦:“动乎险中”,隶释刘修碑作“俭”。否卦“俭德”,李鼎祚周易集解引虞翻曰:‘“俭”或作“险”。’襄廿九年左传:“险而易行”,史记吴世家作“俭”。〔6〕僖十五年左传。〔7〕庄廿二年左传。○铎按:“及”犹“若”也。训见经传释词卷五。〔8〕昭五年左传。〔9〕易系辞上传。〔10〕○铎按:“宿”亦“早”也。周书寤儆篇孔晁注:“●,古文夙。”说文:“●,从●声。●,古文夙。”尔雅释诂:“夙,早也。”〔11〕○铎按:晋语一:‘献公卜伐骊戎,史苏占之曰:“胜而不吉。”公弗听,遂伐骊戎,克之,获骊姬以归。有宠,立以为夫人。生奚齐。骊姬请使申生主曲沃,重耳处蒲城,夷吾处屈,奚齐处绛。公许之。史苏曰:“乱本生矣。”骊姬果作难,杀太子,而逐二公子。’故曰:“使献公早纳史苏之言,则骊姬之谗亦将无由而入。”此与僖十五年史苏占献公筮嫁伯姬于秦事不相涉。汪笺略,故备说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