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自由是件好事

我常做在天上飞来飞去的梦,解梦的告诉我,这是我向往自由的象征。是的,我感觉我总是被俗事所烦扰,有一腔愤懑无处释放,有理想得不到实现。

裴多菲有首诗说: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为了自由,一切都可以不要,比如我曾在新闻上看到,有一个男人买彩票中了头等奖,就立马把他的糟糠之妻休了,我想他就是为了能拿上他的千万大奖自由地去享受生活吧。

生活中我们有许多牵绊,当下的生活不一定就是我们想要的生活,所以男子中了头等大奖,牵绊一下消失了,他就一头冲破藩篱,享受人生去了。这样的行为肯定会受到道德的谴责,但就裴多菲的说法,为了自由可以抛弃一切,那么他抛妻弃子也算符合这个道理。

我自觉我最自由的一段时间就是参加工作还没有结婚的那段日子。小时候算不上自由,小时候有父母管着,况且家里又穷,想吃什么想玩什么都不一定能如愿。结了婚就更算不上自由了,结了婚上有老下有小,有各种责任,有时候一天累到黑,回到家两口子话不投机还要吵上一架。唯独那个时候,既没人管束,又不用承担什么责任,关键手里还有几文可供自己支配的票子。

但就是在那种最自由的情况下我却没感到有多快乐,反而心里是空落落的。因为突然失去了生活的目标,不知道每天活着是为了什么,如果只是吃喝拉撒,那与猪又有什么区别呢?说到底,人是不能心安理得地做一只猪的。

说回那个中了大奖之后抛弃牵绊的男人,都能想到他接下来过的是怎样的生活。刚开始他可能会胡吃海喝、无尽放纵一番,以慰劳这么多年来被生活压榨的自己。然后呢?人是很容易满足的,又很不容易满足。几十年来匮乏的物质生活,可能两三顿大餐、两三个尤物就被填满了;但人又是很不容易满足的,放纵了之后接下来该怎么办?是继续寻找更诱人的物质去满足自己还是换一套打法?如果说选的是前者,那么将是一个无底深渊。

人的欲望有这样一个特点,当你天天大鱼大肉的时候,你会想要比大鱼大肉更美味的东西,而身在囹圄的人或许只需要一张薄饼就满足了。人总希望得到比眼下更好的东西,这是生理机制决定了的,无法更改。不过这还是次要的,最重要的是物欲的满足往往与精神的空虚成反比,也就是物质欲望满足得越多,精神就越空虚;而精神越富足的人对物质越没有太多的需求。吸毒的人一开始口服就能满足,吸到最后,口服已经不能满足自己,就发展到了静脉注射;而古希腊的犬儒派哲学家则是住在一个圆桶里,吃着人们丢弃的残汤剩菜就能满足。这就是区别。

这样看来,那个抛妻弃子追求自由的男人也不见得有多好过,末了,搞不好还不如他以前那个充满牵牵绊绊的普通生活。

这令人怀疑裴多菲先生提出的为了自由可以抛弃一切的观点。后来经查才明白原来他说的为了自由是为了民族的自由,是为了推翻压在人民身上的大山而说的。至于个人,是没有绝对的自由的。秦始皇作为千古一帝,手握生杀大权,想要什么得不到?他应该说是历史以来最自由的人之一了,但他仍不是绝对的自由的。在他年老之后,他发现他虽然几乎拥有了一切,但唯独一样东西他拥有不了,那就是生命——他发现他无论如何伟大也难逃一死。这个问题困扰了他很久,于是后面派了徐福带领五百童男五百童女去海外仙山寻找长生不老药……

这就是自由的局限性,也是人生的局限性。但这并不成为我们悲剧的根源,反而正因为有了局限才诞生了价值。《中庸》说:执其两端取其中。任何事都有对立的两个极端,正确的行事方法是维持中庸的状态,然后不断地往美好的一端赶赴,任何走极端的做法都是自取灭亡。自由也一样,绝对的自由与绝对的不自由都意味着灭亡。

昨晚我又做了在天上飞来飞去的梦,我已经不记得这是第几次做这样的梦了。今早醒来的时候,父母要出去办点事,叫我起来看着点孩子,虽然昨晚一夜是梦,没有休息好,但我还是奋力爬了起来,因为我觉得,虽然我现在已经一无所有了,但至少还有孩子,孩子是我的牵绊,影响着我不能去做很多事,但是这或许是件好事,如果没有了这点牵绊,我就真的一无所有了,就真的得到了“自由”,也就真的离灭亡不再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