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你知道擅于解梦的周公是谁吗?周公是周文王的儿子,周武王的弟弟,名字叫旦,旦最早被封在周地。因此被称为周公。周公不但为人忠诚,又很有才能,武王继位以后,始终重用周公,周公跟随着周武王多年征战,历尽艰辛,终于推翻了殷商,建立了周朝。
周公深受父亲文王的影响,很早就懂得求贤才和建立大业之间的关系,尽管他的地位十分显赫,但对贤能之士却非常敬重。有一次他正在洗头,听说有人求见,就毫不犹豫的握着湿漉漉的头发去见来人,有时洗一次头要中断多次出来接见来者,遇到吃饭时,听到有人来求见,也要吐出嘴里的食物去见来人,从不怠慢,甚至一顿饭要中断多次,周公礼贤下士的名声一时传遍天下,贤能之士都愿意投奔到他的门下。
周公很敬重姜太公和另一位贤能之事召公奭(shi,式),遇到棘手的事情总是虚心求教,即使他的意见正确,别人的意见不正确,也从不盛气凌人持功自傲。
周武王率领大军消灭了纣王70万大军,推翻商朝,但是并没有完全消灭殷商的旧势力。有许多商朝的属国如奄、淮夷等国还一心向往着商王朝。在殷都一带,殷商旧贵族势力还很大,该怎样处理他们呢?周武王便和几个主要大臣商量。
姜太公虽然善于指挥作战,但思想却有些偏激。他的意见是,对自己喜欢的人,连他住的屋檐下的小鸟也要保护,对待那些敌对势力,必须用强硬的手段,讨厌的人就是要斩尽杀绝,以杜后患。
召公奭却说:“反对过我们的人就是犯了罪,杀无赦,但对顺从我们的人可以留下性命。”
周公认为,当时刚刚推翻殷商,而商残余的势力还很大,如果按照姜太公的主张,那就是逼迫殷商的旧势力造反。按照召公的意见也很容易引起动乱。他说:“殷商中绝大多数人都反对过我们,现在,我们还是不要算旧账,原来是贵族的,还当贵族,土地房屋是谁的就归还给谁,不论是殷的贵族还是周的贵族,谁用拥护当今的天子,就给谁好处,今后谁反对新天子,我们就重罚谁。殷朝的旧民觉得有活路,对于别人也公平,这样才不会有人闹事。
武王觉得周公说的有道理,就按照他的意见办,并封纣王的儿子武庚为殷侯,继续管理殷旧都周围的地区。同时,又在这个地区周围设立了“三监”,也就是武力监视,分别由周武王另外三个弟弟担任。周公仍然留在武王的身边被委以重任,从此他更加谦虚谨慎了,经常登门求教太公召公,使他们很受感动。
武王临终时,委托周公辅佐他尚未一成年的儿子诵继承王位,是为周成王。周公至此担负起了安邦治国的重任,这时,有些居心叵测的人便在国中散布谣言说:周公将对成王不利,一旦时机成熟,必取而代之。
周公即向太公、召公奭等人表白心迹说:“我之所以不避嫌疑,代理国政,是怕天下人欺成王年幼而背叛周王室,百年后没办法向先王交代,三位先王为天下大业忧劳甚久,现在天下初定,武王早逝,成王尚且年幼,为了完成稳定周朝大业我才不得已代王临政。”
为了周王室他呕心沥血,厉精图治。与姜太公、召公奭一起制定了一系列法令和制度,使周王朝的政权得到了进一步的稳定。
周公因为留在京都辅佐成王,只得派他的儿子伯禽代替自己到鲁地受封。临行前,周公告诫伯禽说:“我是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在天下人中地位算是显贵了,但我却洗一次头要多次握起头发,吃一顿饭数次吐出正在咀嚼的食物出来接待贤士,即使这样,我还恐怕失去天下的贤士的信任。你到了鲁国,一定要记住这条治国的基本道理,千万不要因为有了王权而骄慢于人”
周公把纳贤做为首要的大事,这是他能够建功立业的主要原因,也为后人树立了纳贤治囯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