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繁华热闹到旅游地,荆紫关这个地区有哪些变化?

我们来到位于河南省淅川县的荆紫关镇时,正是盛夏时节。

荆紫关的大名,老早就听说过了。

1983年,刚刚供职于西安市文联从事专业写作的青年作家贾平凹,沿着丹江顺流而下,一路游历一路歌吟。来到了陕西、河南、湖北交界处时,贾平凹意外发现了紧挨着陕西商州的一处繁华地面,这就是荆紫关:

"荆紫关确是商州的边缘,确是繁华的地面。似乎这一切全是为商州天造地设的,一闪进关,江面十分开阔。黄昏中平川地里虽不大见孤烟直长的景象,落日在长河里却是异常的圆。初来乍到,认识论为之改变:商州有这么大平地!"

荆紫关镇明清古街

贾平凹出生于陕西省丹凤县,这里山岭连绵,河谷纵横,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的说法,眼前出现了荆紫关这一大块平地,难怪会惊讶赞叹。

如果贾平凹了解到荆紫关源远流长的历史,会更加惊叹。

从空中俯瞰,荆紫关的东面、南面和北面被群山环绕,西面正对着丹江。

干净整洁的青砖街道

早在西周时期,绵延800里的丹江沿岸,就出现了6座古城,其中荆紫关地面有2座。1座叫永安城,位于荆紫关高中所在地;1座叫定阳城,位于吴村、麻坑村交界处。

险峻的高山和奔腾的河流,是古代人们建筑关隘的常用地方,荆紫关也不例外。从西周开始,人们在今天荆紫关镇的月亮湾,建筑了一座夹于两山之间的关隘,这就是荆紫关。荆紫关的外面,是八百里秦川;里面,是纵横开阔的中原地带。这就是说,荆紫关是秦川与中原交流、往来的咽喉之地,属于军事重镇。

一脚踏三省

当时,楚国经常与秦国打仗,著名的"丹阳之战"就发生在荆紫关。楚国固然是南方霸主,秦国也是西北枭雄,双方打得难舍难分,不分胜负。有时候,荆紫关早上还是秦军领地,傍晚就被楚军抢去,因此产生了"朝秦暮楚"这个成语。

荆紫关名字的由来,有两种说法。

古亭台

第一种说法是:战国时期,荆紫关这一片地方属于楚国管辖。公元前304年,楚王派了公子荆来此镇守关隘。由此,人们将这个关隘称为"荆子关"。在漫长的历史长河里,"荆子关"逐渐演绎成"荆紫关"。

第二种说法是:荆紫关这一片地方漫山遍野长满了牡荆。到了金秋时节,牡荆花籽纷纷掉落,便得到了"荆籽关"的名称。后来,人们又因为牡荆花为紫色,有紫气东来的意蕴,便将"荆籽关"改为"荆紫关"。

如今荆紫关当地流传着一个故事,说684年,武则天在巡视途中曾经路过荆紫关,并在距荆紫关不远的地方歇息梳头,为此留下了一座历史遗迹——梳洗楼。

明清古街上的居民

在荆紫关的明清古街上,有一座纯木结构、雕梁画栋的平浪宫,是供奉水神杨泗爷的神庙,为船商、船工集资而建,是全国保存最好的杨泗爷神庙,属于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杨泗爷神庙折射了荆紫关的一段辉煌历史。

荆紫关最初因为军事上的重要作用应运而生,到了唐朝,这里开始成为商业重镇。

平浪宫里的戏台

唐朝中期,"安史之乱"爆发后,全国各地藩镇林立,各自为政,使得淮河、汴河的漕运被迫中止。朝廷无奈之下,不得不发挥丹江的航运能力,将江淮一带的货物运送到陕西关中地区。于是,丹江沿途出现了不少商业重镇,"西接秦川,南通鄂渚"的荆紫关以其优越而独特的地理位置,迅速成为客商云集的地方。

到了明朝、清朝时期,荆紫关更是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代"。湖北、陕西乃至于上海、苏杭的巨商大贾,沿江而来,聚集于荆紫关。与此同时,商於古道也经过荆紫关,陆路交通十分发达。一时之间,荆紫关出现了"三大公司、八大帮会、十大骡马店和二十四大商号"的繁荣景象。

商业交流和文化交流总是形影相随。以古都洛阳为代表的黄河文化、以雄奇三峡为代表的荆楚文化、以古都西安为代表的秦川文化在荆紫关汇聚、交流,形成多元文化的碰撞与交融。贾平凹在《白浪街》中写道:

"街中有一家陕西人,姓荆,六十三岁,长身长脸,女儿八个,八个女儿三个嫁河南,三个嫁湖北,两人留陕西,人称'三省总督'。"

街道上行人不多

频繁的商旅活动和文化交流,促使荆紫关当地人丁兴旺,充满活力,形成一幅热闹繁荣的景象,人们将荆紫关称为"小上海"。

对于荆紫关镇来说,1931年是一个转折点。

当年夏季,丹江爆发洪灾,在一夜之间将荆紫关镇淹没殆尽。荆紫关镇损失惨重,过了很长时间才恢复元气。

居民过着波澜不惊的生活

接下来,由于丹江两岸毁林开荒,导致河岸坍陷,河道淤塞,航运不通。荆紫关镇的繁荣,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丹江的航运,一旦航运不通,就会严重影响当地的商旅往来活动。

在上世纪80、90年代以来,随着铁路、公路交通的四通八达,丹江航运更加凋零。荆紫关镇风光不再,变得落寞下来。漫步在荆紫关镇的明清古街,我们能够看到保存完好的古街道、关门、山陕会馆、禹王宫、平浪宫、万寿宫、法海寺、河南会馆、城隍庙、一脚踏三省碑亭等明清建筑,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昔日的繁华热闹景象。

三省客栈

明清古街全长约5里,呈南北走向,现存明清时代的建筑700余间,大多保存完好。

目前,还有几百户人家居住在明清古街上。他们过着自己的农耕生活,或者摆着小摊,向过往游客兜售"神仙凉粉"。游客花三、四块钱就能买到满满一碗,便宜得令人难以置信。

神仙凉粉是荆紫关镇的特产

这些年来,荆紫关镇获得了"全国重点镇""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河南省重点镇"等荣誉称号。不少电影、电视剧、专题片等到荆紫关镇取景拍摄。

2006到2007年,荆紫关镇还搞了摄影大赛和楹联征集大赛。全国各地的游客慕名而来,给曾经寂寞的明清古街增添了几分生气。

荆紫关镇已成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目前,荆紫关镇的旅游产业刚刚起步,商业化、规模化的配套服务设施还没有完善。整条明清古街都不收门票,任由游客自由进出。或许正因为此,荆紫关镇保留了一丝原汁原味的美好,等待有心人去细心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