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如何赢在起跑线上?
《中国诗词大会》掀起强劲的“中国风”。一个叫做“武亦姝”的16岁花季少女,让我们见识什么是真正的“腹有诗书气自华”。这位让我们满足了古代才女所有幻想的才女子,她一出场,就摄人心魂,人们惊叹她天生丽质。而她一开口,那气定神闲的样子,更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
一身汉服,穿出婀娜飘逸,长发披垂,美若天仙。而一曲“飞花令”,语出惊人,令人拍案叫绝!“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她凭借《诗经》中“冷门”的句子让自己成功逆转,人们惊叹她深厚的诗词储备,更被她温婉,灵秀浑全璞玉的神韵之美所赞叹不已。
而在《最爱是中华》的擂台上,一个名叫卓正的11岁少年,让我情不自禁吟出:美哉!我中国少年!
这个一上台,就让主持人有潜在威胁的有志少年,不仅担任班长一职,而且过五关斩六将,担任了亚信峰会的双语主持人。
这个久经沙场的“小将”,在接下来的比赛中,表现的云淡风轻,信口拈来,足以看得出,已经熟读中华宝典,腹有诗书。
而在自我介绍中,早已展露锋芒。卓正,拆开,便是对仗的诗句:真知灼见在我身,桂冠之主正是我!
这绝不是口出狂言,在接下来越来越激烈的比赛里,最后到了白热化的角逐,而卓正,镇定自若,反败为胜,一举夺冠!
泱泱中华,华夏五千年的文明,从《说文解字》看我们神奇的造字,汉字以及它魔术一般的组合,闪烁出多么耀眼的光芒;
而易中天《品三国》囊括多少仁人志士,兵家诡道;于丹《论语》又阐释了多少人生智慧?一部《红楼梦》,多少解梦人?刘心武《红楼解梦》衍生了多少补梦红楼。
而最瑰丽的《唐诗宋词》,不仅有豪放之大美,更有一种婉约之秀美。读“不义且富贵,与我如浮云”悟得其中之超然之道。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洞析所蕴涵的泰然之志;“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读出英雄之壮美;而“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又让多少人幡然醒悟,愁肠百结的阴郁心情瞬间豁然开朗。
如此浩瀚的国学文化,在世界的文化长廊,熠熠生辉!难怪有人无数次地感叹:国学大美,美在境界,美在德操,美在文字,美在悲悯,美在轻盈。
如此美不胜收,被世人崇尚的国粹,我们在传承中,又该如何发扬光大?
要想真正地学习国学,绝不是搞几次诗词大会,举办几次听写大赛就可以一劳永逸的。更不是对孩子进行填鸭式灌输,每天要求背多少首诗词,便可以满腹经纶的。
国学教育,绝不是一时的掷地有声,而是润物无声的渗透与浸润。它决然不是急功近利,而是一种厚积而薄发。
元旦的时候,幼儿园举办元旦汇报演出。弟媳小雅给我打电话,说,她母亲生病住院,让我带侄儿小焱去演出,我欣然应允。
一直以为,幼儿园的一群乳臭未干的毛孩子,能有什么卓越表现呢?不就是才艺表演,跳一曲舞,唱一首歌,背几句唐诗,或者展示一幅画吗?
如今的年轻父母,对小孩的教育可真是煞费苦心,而孩子超乎想象的卓越表现,真叫人喜出望外!
小焱今年五岁,一上台,就让大家刮目相看。他给大家带来的是一场脱口秀,节目的名字叫《戏说三国》他的开场白,随着电子屏幕映入观众的视野,而他生灵活现,谈吐自若的神情,让所有家长啧啧称叹。
“接下来的这个节目,肯定会火,相信你一定看到了我的名字,要焱,我听见了,有人在窃窃私语,要火?读错了吧?三个水是淼,三个火是焱,我都三个火,不火对不起这个有趣的名字!”
小焱的一番入题式介绍,迎来了大家高度的关注,而接下来的脱口秀,让人不禁惊叹,小小年纪,这学富五车的架势,定是后生可畏!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话说桃园三结义,刘备结下同盟兄弟张飞和关羽。一个是猛张飞穿针----粗中有细。一个是过年家家户户贴的门神,红脸的关羽。可别小看了这两位,张飞大闹长坂桥,他巧设疑阵,马尾上栓树枝,往来奔跑,扬起晨雾,使曹军莫知虚实不敢轻进,最后断桥取胜。
有着“仁义礼智信”的忠诚之士关羽,华容道义释曹操,他一心侍主,他身在曹营心在汉,连一匹爱骑----赤兔马,都能以死殉主,立下汗马功劳。
刘备惜才,学着程门立雪,三顾茅庐,请得诸葛亮,这神机妙算的一代军师,他三分鼎立,三气周瑜,六出祁山,七擒孟获,他殚精竭虑,鞠躬尽瘁,他享誉盛名的八阵图,木牛流马,还有孔明灯,都是很杰出的军事创举。
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七黄八夏九姜维,曹操诸葛争高低。
这一部三国,恢弘磅礴,这口若悬河,你能想象得出这是出自一个六岁少年之口吗?
小焱的“脱口秀”蕴含着无尽的国学文化,三国故事讲得绘声绘色,三国人物演绎的惟妙惟肖,而那些成语典故,更是熟稔有余,令人顿生欢喜。
家长们愕然,小小年龄,怎么会有如此积淀?
素不知,小雅就是一名被很多人一眼看出最具魅力的国文老师,在她的形象气质里,在她的言谈举止里,无不透着她饱读诗书的卓越才华。
牵着小焱,我们走在回家的路上。小焱一等奖的奖状,让我看得爱不释手,而小焱,却拉着我走在街道上,指着墙上的彩绘说“姑姑,这些有名的故事,我都能讲给你听。
长长的一条街,墙上绘着一幅又一幅生动有趣的“国学”故事。有孟母三迁,有精忠报国,有一粥一饭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看着这些丹青墨韵的神来之笔,带给人们多少启迪和乐趣!
而我似乎一直没有留意过。
究竟有多少父母对身边无处不在的“国学经典”熟视无睹?而我们一时兴起,要求孩子熟背国学,又带了多少强迫症?
小雅的家里,墙上有山水,案上有墨迹,厅里有书橱,而小焱的居室,除了孩子明媚的色彩,更多的是满屋的国粹经典。小焱,一本一本,如数家珍,从《千字文》到《弟子规》,再到明清小说,史记论语,他都一笔一画写在了宣纸上,那工整的小楷,无声地传递着国学之美,一如淙淙流淌的溪水,那堆积如山的字画,那琳琅满目的书籍,无不在告诉我:这样的孩子,难怪,一开口就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