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快速读懂弗氏解梦理论?

《梦的解析》与达尔文的《物种起源论》、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并列为导致人类三大思想变革的书。

应知友“简单、易懂、可操作”要求,本次笔记重新整理了弗洛伊德成名作《梦的解析》,并配以大量个人解梦截图,力求让知友“3分钟内学会解梦”,看完前两篇即可学会解梦,如想较深入了解,可继续阅读后两篇:

第一篇:3分钟看截图学解梦。介绍解梦的意义、关键理论以及解梦方法,并根据大量的解梦截图,辅助理解如何在实际操作中理解、使用这些理论;

第二篇:弗氏解梦VS周公解梦。介绍传统对梦的误区,阐述现代心理学对梦的看法,以及解梦对认识潜意识、认识自己的意义,本篇也给出了个人解梦的一些截图;

第三篇:探索潜意识。记录了弗洛伊德对潜意识的理解及推导过程,是弗洛伊德对心理学核心贡献;

第四篇:10分钟读懂弗氏解梦理论。本篇系统介绍了弗洛伊德构建的析梦理论,让梦从无意义的心理负担,变成有意义的向内求索、自我了解的最好工具和途径。

PS:如果有关于梦的疑问,请留言,期待一起探讨!*********************************************分割线*********************************************************

一、梦的心理过程及职责

1、梦是正常的心理活动

梦是一种正常的心理活动,如同其他心理活动一样,梦也有两个部分:思想+动力,例如“我想吃饭”这样一个心理活动,思想活动当然是“我想吃饭”,动力则可能是食物的诱惑、肉体饥饿刺激等等,同样一个思想活动,动力通常变化不定。“梦思想”是指梦中的思维逻辑、个体感知到的梦的内容,“梦动力”主要源于心理刺激导致的能量积累,通常源于潜意识。

2、梦是“回归的”

清醒状态下,由内、外刺激诱发的心理过程的发展方向是“前进的”:知觉系统感知到美食—>在前意识系统形成“我饿了”的思绪—>刺激足够强烈进而进入意识系统被感知。

“梦思想”是属于前意识的(上一篇讨论完毕),经验告诉我们,在意识清醒时,想要从前意识进入意识的梦思想,或因阻抗而被审查机制禁止,或因无法吸引注意力而能量不足,无法进入意识层面,只有到了晚上才有机会进入意识层,但梦是以幻象(虚拟体验)的形式被意识感知的,这也是梦区别于一般心理过程的地方,这是因为梦的心理过程是“回归”的。梦的心理过程有两个过程,可以描述为:

第一个过程是“前进的”,即试图从前意识进入意识,如同正常的思维过程一样;

第二个过程是“回退的”,这是因为睡眠时,审查机制关闭了通往由前意识(潜意识)通往意识的通道,梦于是向着感觉端“回退”,最终到达知觉系统,通过知觉系统被意识到。

通过“回归”的迂回途径,梦也就逃过了睡眠和审查机制在意识入口处设置的障碍,梦变成了知觉体验,“梦思想”通过知觉系统转变为影像(如同白天的视觉、听觉、触觉等体验一样),重新为自己赢得注意力(唤醒意识)。

事实上,“回退”并非梦特有,有意识的回忆和正常的思考过程都要“回退”,回退到原始的记忆材料中,但清醒状态下,这种“回退”到记忆层面即停止,不会“回退”到知觉系统,所以在这些心理过程中,我们可能回忆起某些记忆影像,但不会有梦一般的虚拟体验。

3、梦的职责:释放堆积的能量刺激

弗洛伊德认为,意识系统需要足够的休息,出于保护机制,睡眠时所有的思维活动都会停止,即内部的心理刺激无法唤醒意识,唯有外部的刺激(知觉系统感受到的刺激)能唤醒意识。

每个梦都有唤醒的作用。梦通过“回归”刺激知觉系统,知觉系统按照正常的外部刺激处理流程传导刺激(刺激强弱由“梦动力”强弱决定),并试图唤醒意识进行处理,如果“梦动力”强度足够,部分意识就会被唤醒处理刺激,因此,每个梦都有唤醒的作用,它促使意识中的一部分能量活跃起来,意识对待“梦刺激”跟对待其他的知觉刺激没什么不同。

大部分梦的心理强度较低(“梦动力”较为平和),对意识的刺激较小,所以我们能够维持睡眠,但有些梦的心理能量较高(比如恐怖梦),对意识的刺激过于强烈,从而将我们弄醒。但心理学认为梦是有益的,梦消除了干扰:

进化心理学认为,人类的所有活动都开始于刺激(知觉到的内部的或外部的刺激,内部的心理能量积累,外部的感官刺激),结束于神经传导,反射过程(刺激—>反应)是所有精神功能的原型,心理机制做出的最大努力就是使自己尽量地避免遭受刺激,因此最早期的心理机制是一种条件反射模式,接收到的刺激很快地经过运动途径而被排解出去。

不管是潜意识还是前意识,只要刺激兴奋(心理能量)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导向发泄,因此每个刺激兴奋,尤其是潜意识中刺激兴奋都会带来两种结果:要么被审查机制压抑不被理会,直到最终在某个地方突破得以表达,将兴奋能量释放;要么通过梦的运作,将能量在梦中释放。

梦承担两个任务:一是如同安全阀门一般,使得潜意识中的兴奋(能量)得到释放;二是尽量保证意识的睡眠不受打扰。梦通过妥协尽可能地让这两个目标和谐共处,但某些时候,开始时梦中心理事件的强度在允许范围之内,但如果这个心理事件在演化中过于强烈,以至于彻底唤醒意识,那么妥协就被打破,梦也就不能继续进行下去。

通过分析梦的过程发现,即使是梦中的精神状态,不仅仅是潜意识的,还包括意识的活动,同理,白天的清醒活动中,不仅有意识的活动,也包含无法察觉的潜意识活动,即任何一个精神状态,既有前意识,也有意识,只不过比例、强度不同。

二、梦是欲望的满足VS心理刺激的表达

弗洛伊德认为“梦是欲望的满足”,即任何一个“梦动力”都来自于(压抑的)欲望,现代心理学对此持批判观点,并发展了“梦动力”的范围,“梦动力”不仅仅包括欲望,更准确地讲应该是“积累的心理刺激”,比如忧虑、恐惧、未解决的难题等等。

1、梦中的思维活动(梦思想)分类

当我们决心睡觉时,如果能够清空附着在烦恼、忧虑、冲动、未解决的问题等思维活动上的能量,我们就是睡眠能力极强的人(常见心宽体胖、心态健康的人),但通常我们无法做到这一点,即使睡着了,这些思维活动在潜意识系统中依旧活跃。

睡眠中保持活跃的思维活动可分为四类:

1、白天较为强烈的情绪体验(如看恐怖片的恐怖情绪);

2、白天没能得到解决的问题或事情(较为重要的难题);

3、在白天被驳回或压制的欲望(正常的渴望或不被社会认可的欲望);

4、白天无关紧要的活动细节;

毫无疑问,“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精神残余大量进入梦中,并借助梦的内容进行表达,这些刺激在积极寻求表达释放。佛洛依德假设精神残余(思维活动)是企业家,潜意识的欲望或“心理刺激”是资本家,企业家有想法并且有实现它的迫切要求,但没有资本或资本不够就什么也干不成。

1、企业家本人的资本参与投资,即附着在某个思维活动背后的动力(心理能量)能够支撑其在梦中表达;

2、一个企业家获得几个资本家的支持,如同“我饿了”这个想法背后有多种的动力混合支持;

3、几个企业家获得一个资本家的支持,一个梦有多个片段、思维过程,但其实是某个强烈愿望独自支撑、演化;

4、资本家充当企业家。这样的梦通常较为常见,梦中的思维或场景与白天无关,即“梦思想”不 是来自于白天有意识的精神残余或思维活动,而是由潜意识的欲望在白天不断受到刺激后形成的某个思维,但因为审查机制而完全未被意识到(弗洛伊德认为,只要梦中出现了伪装,就说明欲望是来自潜意识的,是受到压抑的或不能被意识到的)。

佛洛依德认为,潜意识中的欲望没有能力进入意识,它只能先跟一个前意识中的思维活动建立联系,然后将自身的能量转移过去,利用后者作为掩护,潜意识最喜欢与白天无关紧要的残余(比如在白天根本就是被忽视的细节)建立联系,因为它们最不怕审查阻抗,前意识残余与潜意识的欲望结合,这是导致梦思想扭曲的关键原因,也造成众多对梦的误解。

2、创造性“梦思想”是潜意识的思维成果

通过对梦的研究发现,梦中存在极为复杂的、合理的思想过程,这些都是在没有意识参与的情况下产生的,梦中表现出来的令人惊奇的创造性思维过程(苯环结构),不再被看成是梦的加工,而是在白天同样工作着的潜意识思维的成果。

佛洛依德据此假设,我们无需认为“梦思想”是在睡眠时形成的,因为这与“睡眠时所有的精神活动都停止”相冲突,梦是快速的、瞬间的,梦并没有创造意念(梦思想),只是把已经完成的心理产物(思维活动)直接拿来使用了。因此,弗洛伊德认为,潜意识的思维活动参与了此类“梦思想”的构建,潜意识活动的介入,意识生活与梦不再是简单的对立,它们之间有了连接的桥梁。

3、“梦的解析”关键:寻找“梦动力”

根据“梦思想”可将梦分为两类:一是“显意的梦”,即梦中公开表现了“梦思想”,不需要解析即可发现“梦动力”;二是“隐意的梦”,“梦思想”在审查作用下进行伪装,必须通过解析发现“千奇百怪”梦内容背后的秘密,即“梦动力”。“梦的解析”关键就是寻找“梦动力”,寻找到来自潜意识的能量、欲望,挖掘“潜意识自我”的需求、欲望,从而更加全面的认识自己、了解自己(比如分析“想吃东西”的冲动,如果发现背后的动力是“美食的诱惑”而非“饥饿”,我们就能更加理性的对待这个冲动)。

“梦动力”有四个可能来源:

1、白天产生但受外界条件制约没能得到满足的,这类欲望位于前意识系统,它们是能顺利通过审查机制的,比如孩童般的较强烈的期望;

2、白天产生却被自我价值观(审查机制)谴责、压抑,是不被个人或社会接受的“禁忌”欲望,比如对兄弟的嫉妒,对领导的憎恨,不道德的性冲动等等,这类欲望通常短暂的被意识到,随即就被审查机制压抑到潜意识,于是夜晚面对的是一个未完成的、受到压抑的欲望;

3、与白天经历关系不大或无关的潜意识欲望、冲动、刺激,比如长期的担忧、敌意、渴望、被压抑的冲动等,这类欲望极具隐蔽性和欺骗性,如果不向内求索我们很难发现我们具备这些特质(比如自认“老好人”的人可能隐藏着对周围人的某种敌意);

4、夜间产生的欲望冲动,比如口渴、性需求等肉体刺激。

弗洛伊德认为,这四种欲望并非同等重要、同等有力,前意识中欲望动力较弱(前意识刺激太强难以入睡),如果没有潜意识的支持不会产生梦。

弗洛伊德认为,即使表面上看好像只有来自(前)意识的欲望、刺激在梦中被满足了,但通过观察梦中的一些细节,能够发现来自潜意识的帮助,比如梦到一个长久未联系的好朋友,不仅是(前)意识中渴望见面,潜意识中可能存在因较长时间未联系而产生的愧疚、不安,在二者的共同作用下形成这个梦。

弗洛伊德进一步推导,来自清醒生活(意识或前意识)的欲望,对梦的形成来说只起到辅助性的作用,更多是为梦的内容提供组织素材。

至于来自肉体的刺激,如睡眠时来自肉体的刺激并非十分强烈,它对梦的形成产生的影响,充其量也只不过像白天遗留下来不太重要的心理印象,因而并不强烈的肉体刺激,它们并不能主导梦的形成,只能用来与某些“观念内容”(精神刺激,精神活动)相结合以形成梦,因而,普通的肉体刺激(并不强烈)并不常常构成千篇一律的梦,而是被整合进占据主导地位的某个“梦动力”。

正如同当一个鉴赏家拿一块稀世宝石,请工匠镶成艺术品,工匠就必须根据宝石的大小、形状决定镶成什么样的作品,但若是所用的材料为大理石、砂石,那么工匠就可以完全依照他本身的意念决定其成品。因此如果刺激足够强烈,它们即可构成产生梦的出发点和核心。

三、梦的遗忘及解析方式

1、梦的改装(审查机制)

梦是正常的心理活动,梦试图进入意识并被感知(梦第一阶段如同普通心理过程一样是“前进的”),所以为了通过审查机制,梦会对其不符合审查标准的内容进行“改装”,通常需要“改装”的是来自潜意识不被接受的欲望、刺激。

审查机制不仅在梦中,在现实生活中更是极为普遍。生活中的意识审查标准,更直白的说就是价值观,是一套已经建立的善恶、对错标准,符合的就通过,不符合的就被处理,主要有两种处理:

一是“压抑”,比如偶尔的打人冲动,往往刚浮现就被压抑到潜意识;

二是“改装”,将不符合标准的内容 “改头换面”已通过审查,往往审查标准越是严格,内容越不“合法”,“改装”就越严重、越面目全非。这点在新闻媒体报道中最为常见,新闻工作者为突破这些封锁,将已有的素材加以变形,通过或比喻、暗喻等方式重新组织文字进行伪装,借以表达真实的意思,比如鲁迅先生就是个中翘楚。

所以,梦的“改装”就是将不符合审查标准的内容加以“变形”,让改装后的梦得以通过(夜间被削弱的)审查机制,但这只是换了一种表现手法,梦需要表达的真实意图并不改变,就如同真实领会鲁迅先生的文章一样,梦的解析就是读懂梦真正要表达的内容、欲望、刺激。

2、梦的遗忘

通过日常经验可知,我们很难记住梦的完整内容,对梦的记忆不仅支离破碎,而且很不准确,通常我们只是记住一鳞半爪,遗忘掉绝大部分内容,要么是在醒后马上忘掉,要么是在白天一点点地忘掉。

弗洛伊德认为,遗忘的主要原因是心理阻抗,必须假定阻抗力(审查机制)在清醒与睡觉时是不一样的,否则梦压根就不会形成:睡眠时,阻抗力变弱,梦才有机会形成、表达,醒来后,阻抗恢复了正常的力量,于是它将自己在虚弱不得不放进来的东西驱逐出去,简而言之,睡眠状态削弱了审查机制,所以越是“改装的梦”,越是容易被遗忘,越是属于不被接纳的潜意识的欲望、刺激,越是被遗忘。

弗洛伊德进一步认为,通常我们会高估遗忘对我们理解梦的限制程度,由于遗忘而失去的内容,往往可以通过解析而得到恢复,很多时候,仅仅从某一个片段就能够发现整个梦的思想。在分析梦时,那种造成梦的伪装的心理力量会抗拒我们的分析,所以限于能力等问题,并非每个梦都能解析出来,但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能隐约猜到梦的真实意义,通常,同一晚上所做的许多梦应该被视为整体加以分析。

梦的遗忘具有倾向性,即梦的遗忘是为(心理、价值观)抗拒服务的,在梦的解析过程中,一个被遗忘的片段忽然涌上心头,从遗忘中挣扎出来的那部分经常是梦最重要的部分,因而也就面临着最大的抗拒阻力,一旦克服这些心理抗拒,更多的片段会涌现出来。

3、解析方法:自由联想

做个试验:任意想一个数字,我们会发现,出现在脑海中的数字有一个思考过程后才能浮现。因此,梦绝不是无意义的片段叠加,梦的任一片段都有心理意义。对梦的解析,就要对梦中琐碎的、不重要的和不确定的成分,与梦中那些明显且确定的内容给予同等重要的解释。

如果对于梦中某个元素的心理价值抱有怀疑,那么隐藏在这个元素背后的观点便不会进入梦者的脑中,怀疑使分析产生中断,并使它成为精神抗拒的一种工具和衍生物。梦的解析遵循的一条规则是:梦的分析过程受到干扰之时,则必有抗拒存在,阻抗背后必然有潜意识的欲望、刺激。

解析梦时,把注意力集中在梦的某一片段上,任由思维发散,记下脑海中出现的每一个联想,然后再转到梦的另一片段上,将同样的工作重复一遍,最终能够找到梦的真实意义(欲望)。

自由联想之所以有效,是因为我们一直跟随某一片段联想,然后出于某种原因中断,再跟踪第二个元素的联想,结果就是我们原来不受拘束的联想范围越来越窄,因为在联想时,我们必然在寻找共同之处,联想的交集也越来越小,直至最后确定,但通常我们很快就能从一个集合中辨认出梦的真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