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是让人惧怕的电影,烧脑的《警告》,不如九十年前的《房客》吗?

一部烧脑的惊悚电影《警告》,西方式轮回故事,挺精彩的,节奏比较紧凑,一桩桩案件皆因暴力而起,这背后是西班牙社会的危机暗涌。数学推理部分好像小时候看的那种大片,特别烧脑,谜题揭开的时候心情有点复杂,然而,同是惊悚电影,一部九十年前的《房客》,形式感十足,镜头运用也很完美。真正意义上的第一部希区柯克式电影,许多日后的手法已经形成,表现主义学得很成功,难以置信1927年就有这么好看的电影。

很多人喜欢看《警告》,也许是因为追寻真理的人总是孤独而不被凡人理解。患精神分裂的数学家,因养病女朋友和自己好友在一起了。追究命案事实破解规律却不被理解,最终己身证道。不过这个谜题未免太简单,规律太好找,跟小学中低年级数学难度看齐,不能展现出数学家的专业能力。但是按他吃神经药物的设定来说脑子不好使也正常。

很喜欢十年前和现在的时间线,后来看才知道是这个意思,这种拍法和电锯惊魂8一模一样,开始以为是现在,原来是发生在10年前的事。24小时便利店发生枪案,这让男主调查原因,原来历史上也发生过几年,都是时隔32年,都是4个人,每次都死一个人,还都有10岁的儿童,男主调查发现原来此地最开始有一个男的为2岁女儿治病抢银行,但后来与人对射之后暴发,让他开枪打死4个无辜的人,这些人多少年后会到另一个人身上转世,原来拍成了灵异类型。

开头本来觉得还蛮无聊,突然来一个猛的刺激到了,然后层层递进推理,悬念杀人,整体不错,不过也有缺点,就是没解释清楚为什么会有这个循环杀人,一块被诅咒的土地?一位脑残的母亲?一个洞察力超强的精神分裂者?没有交代缘由的故事,最后20分钟很拖沓,希望能看到不错的解读解答我心中的疑惑。

也许这是一部特别好的结构型命运电影,一点细节都不浪费多余的精巧结构型电影,层层推进,还是轮回模式。无形无影的命运比跑出来吓你的怪物更可怕,这也是恐怖终点站为什么比别的恐怖片牛的地方,看不见的对手给你无与伦比的想象空间。本片应该是剧本大于导演水平的,全片淡如白开水,烘托不够,剧情饱满度也不够,无法让观众切身感受到神秘的死亡规律,结尾处理得也不够有力度。

希区柯克早期作品《房客》,早期希区柯克显然还未养成日后的好莱坞范儿,作品明显带有弗里茨朗和罗伯特威恩的德国表现主义式惊悚。高反差的画面,阴郁俊美的主角,引人入胜的剧情,作为默片而言悬疑性一点不输如今的片子。1927年成名作《房客》,很有德国表现主义的味道,希胖终于开始惊悚了。

其实,就是一个连环杀手猎杀金发女郎的故事,过程中导演一直试图误导观众,以求真相大白之际带来的反转效果。印象深刻的是镜头仰拍天花板,结果臆想中踱步的双脚成了现实,还有一段男主角扭动门把手时对手的特写,楼上的脚踩在玻璃透明板上的隔空震动感。用默片拍出声音,默片的吻,才真动人,紧张感,希胖的梗已经显现,那个被手铐吊住的镜头,最后两人背后的窗外继续闪动的招牌。

明显地受了表现主义的影响,摄影犹如鬼魅。男主角很病态美!人物表现上有茂瑙的影子。把相架背过去挂在墙上的设计,让人想起《爱德华大夫》中用刀叉划桌布的警觉,默片条件下对色彩的运用同《快乐园》三色区别段落。二十年代表现主义的影像力果然大,名片几乎都有手法借鉴的影子,该片里甚至有了点波普的味道。此时希式剪辑和一些小悬念设置也已初露倪端,已经常常有意识的在调动迷惑观众的判断力,而且总带着些邪邪的幽默感。

虽然表现主义风格浓郁,制造出的惊悚效果虽不如有声片,但利用光、影、道具、表情,营造出的氛围,更贴合电影最原始的本质,也更有代入感;男主帅如吸血鬼,女主依旧蠢萌金发女郎,依旧悲催的警察男配;配乐屡屡出戏;一开始希胖就在努力误导观众,不过有经验的观众从中能嗅到反转的意味。90年前的悬疑片现在看依然很有戏剧性,剧情结构很经典,希区柯克不愧是悬疑片祖师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