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行!”孩子不试就放弃?父母如何帮助孩子打破信念魔咒
和很多父母聊天这个问题,大家都感叹:自己家孩子也这样,还没尝试,就觉得自己做不到,要不让大人帮忙,要么就不玩了。
直到我最近阅读了吉姆·奎克的《无限可能》这本书,才发现孩子不战自败的放弃,不是能力不行,而是他们内心的限制性信念阻碍了他们尝试的决心,或者是我们的限制性信念影响了孩子,让孩子还没有尝试就自动放弃。
或许我们父母没有在孩子面前说他们不行,但我们如果在为人行事上常常觉得自己不行,就会把我们内心的限制性信念传递给孩子,让他们不战自败。
这本书则会帮助我们和孩子逃出内心的信念魔咒,创造积极的信念,帮助孩子激发他们的潜能,找到他们的超能力。
《复仇者联盟》中钢铁侠、蜘蛛侠、鹰眼灯超级英雄能在危难来临时,不顾一切地冲出去救人就在于他们的内心相信自己可以救人,永远不会屈从自己的限制性信念。不论何时何地,他们都不会被危险所击垮。
正是因为他们内心的信念和价值观,决定了他们的行动和语言,不论敌人是无坚不摧的灭霸还是外星人洛基,他们都相信自己可以拯救人类,从而突破一个又一个不可能,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如果我们不能识别出自己的冰山信念,不能掌控自己的冰山信念,我们就会被冰山信念掌控我们的生活,让我们不敢尝试,不敢努力,活在自己的舒适区内无所事事。只有我们融化自己的冰山信念,我们才能掌控自己的生活。
《无限可能》的作者吉姆·奎克和亚历克西斯一起创办了奎克学习学院,帮助了很多有学习障碍的孩子学会了如何学习,实现了他们的名校梦想。但是曾经的亚历克西斯也是一个学习障碍者,在求学路上饱受歧视和挫折。
亚历克西斯出生在韩国,父母几次创业失败,一家人只能挤在地下室单间里苟活。为了掘金,她们全家移民到美国,但是因为不会说英文单词,一家人艰难地适应着美国这个发达的 社会 。而亚历克西斯虽然在社区帮助下就近入学了,但是因为内向羞涩,不会说英文,她常常独来独往,甚至躲到厕所隔间吃午饭。
因为她不会英语,又不求助,和她沟通又不成,老师和同学们都以为她是怪胎,脑袋蠢,嘲笑她,歧视她,她更加封闭自己了。她也一直以为自己迟钝,愚蠢,不断地自我批判和怀疑。
但是,父母对她的关照和努力,让她时不时觉得自己不能就这样自甘堕落,觉得自己一定要有所改变。秉持着这种信念,她走进了吉姆·奎克的学习培训班,想要找到别人是如何学习的,别人是如何做到的。
在经过第一天8个小时的紧张学习后,亚历克西斯不仅没有觉得疲倦,反而神清气爽,觉得学习是如此有趣,迫不及待地想要进行下一节课。当踏入第二天的快速阅读时,她有些沮丧,因为以前一直在阅读方面困难重重。
但是,在随着吉姆进行快速阅读的练习后,她意识到自己的阅读障碍不是因为反应迟钝或者愚蠢,而是因为不知道如何学习。在体验过学习的魔力后,她脑海中的限制性信念烟消云散了,她改变了自己的思维模式,开始相信自己可以做任何事情。
那么,我们或者孩子也可以像亚历克西斯一样,打破自己的限制性信念,创造积极信念,相信自己可以。
亚历克西斯的限制性信念,就是自己反应迟钝,自己很愚笨,所以,她一直在自我麻醉,觉得自己永远学不好,对学习充满了恐惧,内心一直羞怯、胆怯,不敢尝试。而在跟随吉姆的学习中,她发现了自己的限制性信念,找到了学习方法,从而破解了内心的魔咒。
我们可以在观察孩子过程中,帮助孩子找到他们的限制性信念。“我做不到……”“我很笨……”“我学不好数学……”,告诉孩子正是这些内心的自我对话,让他们怀疑自己,不相信自己,从而放弃了尝试和摸索。
当孩子脑海中有“自己做不到”的声音时,我们可以告诉孩子们进行内心的反驳。比如,开头的女儿还没开始搭建积木,就说自己搭不了。我们可以告诉孩子进行反驳“自己过去不擅长搭建积木,并不意味着现在自己也搭不好,多尝试几下就可以找到搭建的窍门。“
很多时候,孩子不敢尝试搭建积木,可能仅仅是因为最初的尝试不顺利,让他们觉得自己不行。
与其困在自我对话的限制性信念中,害怕自己做不到,不如告诉孩子想象事情的具体经过,从而打破孩子内心的限制性信念。
4岁的女儿回家告诉我自己害怕上台演讲时,我告诉她害怕很正常,妈妈也害怕上台演讲,甚至紧张到手抖。但是上台演讲后,发现并没有担心的事发生,反而赢得了很多同学钦佩,觉得我很勇敢。
然后,我联系幼儿园的老师,帮助女儿提供在班级演讲的机会,女儿回来后告诉我,同学们都很喜欢自己的分享,老师还特意录了视频发给我。然后,我们全家人观看女儿在班级的分享视频,发现她的优点鼓励她,她兴奋地表示自己不害怕演讲了。
中国版的“海伦凯勒”周婷婷是中国第一位聋人大学生,她在每次做作业前,都会被爸爸回忆她的高光时刻或者成功的事情,让她内心觉得自己行,从而在学习过程中保持热情和自信心。
当她初学化学遇到困难,觉得自己不是学化学的料时,爸爸周弘带着女儿一起捋化学,但是每次在答案呼之欲出时,周弘都会让女儿自己说出来。然后,爸爸兴奋地为孩子鼓掌,表扬女儿简直是化学天才,从而为女儿创造了新信念,让女儿相信自己是学化学的料,觉得学化学太有趣了。
所以,在孩子做事时,我们可以帮助孩子回忆她们的成功时刻,唤起她们的新信念,帮助孩子勇于尝试和 探索 。我们还可以告诉孩子为内心的批评之声和质疑创造一个独立的角色,比如动画片中的反派角色,如fox等等,然后在内心嘲笑它挡住了自己的路,帮助孩子辨别真实和虚假的自我批评,从而打破孩子的限制性信念。
中国版的“海伦凯勒”周婷婷能够在16岁时成为中国的首位聋哑大学生,就在于父亲周弘一直给他创造新信念。当她因为耳聋听不到外界声音自卑内向时,一家人教她说话,让她在幼儿园自信乐观起来。当她10道数学题做错8道题,父亲反而鼓励她做对2道题,打破她觉得自己笨的魔咒。当她写不好作文时,父亲就划出孩子作文中的好词好句,当众朗诵,然后全家为他鼓掌。
在父亲周弘为女儿创造的新信念中,周婷婷自信而乐观,觉得自己是神童,顺利考上了大学、研究生。
所以,在孩子觉得自己不行,做不到时,千万不要打击孩子,而是找出其中的亮点,为孩子们创造新信念,激发孩子的无限可能,找到他们的超能力,让他们成为自己的超级英雄。
愿所有的孩子都能在无限可能的大道上乘风破浪,定义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