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千眼之人?
14岁的玛嘉烈·福士往房间走去。房间里,有数位医学专家在等着她。看来,她与一般健康的儿童无异。两小时后,她自那间房间走出来,留在她背后的,是数位惊奇的迷惑的专家。
玛嘉烈在美国东部维吉尼亚州的埃娜森小社区度过了14年,她的父亲在那里的乞沙比克与俄亥俄铁路的救济品仓库里当管工。福士先生说,他注意到,那些孩子常常喜欢纵情地与他的女儿玩蒙眼睛游戏。他们玩的时候,一些孩子显示出比其他孩子高的能力,可以更好的躲闪或找出一些诸如树木之类的障目的物体。
福士先生继续说,玛嘉烈在这方面所表现出来的天才达到了令人吃惊的程度。这使他首先想到,她可以透过视线遮挡物看东西。他曾经采取措施,防止她窥视,然后对她进行测试,结果她显然能够如常地看到东西。其他一些儿童似乎亦不同程度地拥有同样的能力,但无人能达到玛嘉烈最后所能获得的能力。
在l960年1月的一个下午,福士先生对美国退役军人管理中心的一个医疗专家小组说,由于玛嘉烈对他完全信任并遵循他的指导,故他相信她极有可能取得极大的进步。在3个星期快要过去的时候,福士先生说,那孩子蒙上眼睛之后,可以指出诸如桌子与门之类的大物体,随后,不久,她可以指出和描写下面的这些小物件:课本、帽子、时钟和小块纸张。接着,她渐渐可以描述颜色、物体的结构,甚至可以读出报纸上的印刷字。
一次,玛嘉烈无法读出报纸上的字。她的父亲也不知道怎样去帮助她改正,只好对她提议她应该把那些烟雾“吹”走——在精神上这样做。很奇怪,问题就这样给解决了。
要是说医学专家们在试验中的这一点上持怀疑论,那可能是一种未打折扣的掩饰。有一位铁路职员,他从没受过医学训练,但他肯定的说他已经把她的女儿训练成不用眼睛也能读书并分辨颜色。这是反常的!除了那些还依稀记得35年前朱尔斯·罗梅因医生所做工作的人之外,其他人都会认为这是反常的。
在医生们参与试验的情况下,福士先生的话还可以站得住脚吗?
那个值得纪念的下午,医生们把这女孩子眼睛蒙上了。所用的蒙眼办法是医生们满意的:蒙眼之物不仅包括了习惯下使用的小块棉花、绷带,并大量地使用磁带,这使他们加倍相信,她决不能如常地运用视力。
在这个情况下,14岁的玛嘉烈可以朗读圣经上的摘录以及随意摘自杂志和报纸的片段,辨别各种广告上的颜色,玩棋,辨别由医生们随意选择的物体,这些令专家们吃惊不已。
这是在不可能使用视力的情况下的一种具有戏剧性而使人困惑的示范。这是欺骗性行为吗?是不是那个孩子可以看见什么?但这是医生亲自给她蒙的眼,他们认为,在那样的情况下,是无法做出欺骗性行为的。在整个测验过程中,她每分钟都在他们的督视之下,她根本没有玩弄把戏的机会。当医生们把磁带与绷带移开的时候,那重重的十字形磁带条是集中在她的眼前,形成了一个不透明的眼罩,要是她不向后倾侧脑袋以逃避磁带,是不可能看见测试物的。
专栏作家德鲁·皮尔逊,在多家报纸同时发表的文章中报道了这次测试,文中他引述了一位在现场参与的精神病医师事后说的一句话:“可以相信,大脑的某个部分将会被发现。”
随后,玛嘉烈·福士在l960年1月15日和22日在一个叫“有趣的人”的电视节目上跟公众见面。
1956年,有一份来自苏格兰的报告说,有一个瞎眼的男孩被训练至可以透过皮肤看东西。这份报告是由坎普希尔鲁道夫一世学校的校监卡尔·科恩伊格医生认可的。
遵循科恩伊格医生的意见,在那盲男孩14岁的时候,学校接收了他。这个使人同情的孩子看来没有受过教育,他只能以粗野、刺耳、鹦鹉式的方式说话。
根据以往的经验,这个孩子被安置在一张长椅上,周围是用白纸裱起来的隔板,用以排除外来光线。然后,以明亮的光线在不同的时刻向他、并向那些纸张照射。
那位医生的报告说,不久,那孩子开始对某种颜色有了反应。他学习正当地说话,学习唱歌和背诵诗句。他变得强壮、健康。更值得注意的是,在他的一般情况得到改善的时候,他的皮肤组织也有了改变。那些医生颇为清楚地看到,那孩子可以分辨不同颜色的光线。
科恩伊格医生亦报告了一宗发生在同一所学校里的有趣事件,一个又聋又盲的孩子,被安置在一个黑暗的房间里,然后又以彩色光线照射他。接着,一根点燃着的蜡烛被放在那孩子与教师之间,过不了一会儿,那孩子便可准确地跟着教师的手势做动作。最让人惊异的是,他“看见”6英尺以外的小物体,由于“看”得清楚,他可以独自在地板上把它们捡起来。
另一本关于这个独特领域的书,是于1957年由小阿特兰蒂及布朗出版的维德·迈港所著的《面面相观》。该书的作者是一位年青的印度人,并在他仅仅3岁的时候,因为脑膜炎而招至双目失明。在维德还是小孩子时,他便可以骑着自行车,在他印度的家乡里穿过一些繁忙的街道,作为美国一家书院的学生,他常常被办事处要求携带在传统上盲人所用的白手杖,而维德强调,他并不需要。众所周知,他在毫无辅助的情况下,曾乘搭便车遍游美国。
他怎么能这样做呢?维德·迈港声称,他有一种他所谓的“脸部视力”,因此他可以在路上避开碰撞与走动的车辆。他不能准确地解释明白——但他说,他确确实实可以用他的脸部透过皮肤“看”东西。
由罗梅因医生到科恩伊格医生及维德·迈港,愈来愈多的事实证明,人有时是可以不用眼睛看东西的。
胎儿的奇异功能1.渴是一种警报你一定尝过“渴”的滋味:口干唇焦,全身好像要燃烧一样,一见到水,便会扑过去,捧起碗,一口气喝它个底朝天。
渴代表什么?
渴代表身体里缺了水,而且不是一般的缺水。医学家曾经测试过,人到有渴的感觉,身体里至少已经缺水2%,这就是说:假如一个体重50千克的人,至少丢失了50千克×0.02=1千克的水。这么看来,渴是一种信号,是身体在警告我们:“不行啦,赶快喝水吧!”没有渴,我们可能一辈子也想不起喝水,准会把人活活干死。
翻开医学史,回过头去看看前人对“渴”的说法,你会看到:渴是人的一种感觉,是嘴里唾液太少时候的一种反应。渴也是人的一种本能,和饿了就想吃饭一样,没有什么特别。
这样的说法,对现代医学家来说,不能不引起一连串的疑问题:难道“渴”真是那么简单吗?人体里面,谁在管着渴这种感觉?渴又是怎么产生的呢?带着这些疑问,医学家开始了各自的研究。
让我们先来看个有意思的实验。
实验是这样的:把耗子肚子里的一根最大的静脉血管(叫下腔静脉),用丝线牢牢结扎。这一来,所有从后腿和肚子里来的血回不到心脏,心脏等于丢失了40%的血液,耗子就陷入了低血容量状态。等耗子从麻醉中醒来,第一件事就是喝水,而且狂饮不止。这就是说,血量不足,是渴的一个原因。现在问题来了:血量少,为什么会引起口渴?于是医学家进行了许多实验,其中的一个实验,最让医学家吃惊:切掉了肾脏的耗子,即使结扎了下腔静脉,它们也不会狂欢,似乎并没有口渴。这是为什么?
接着,医学家把摘下的肾碾碎,滤掉碎屑,提取出液汁,再注入到那些耗子的血管里,你猜怎么着?那些耗子开始拼命地喝起水来。医学家从肾脏的液汁里发现,有一种称之为“血管紧张素”的化学物质,正是这东西使缺少血液的耗子发生口渴。这样,问题似乎就清楚了。我们在大热天,使劲地跑,满身大汗淋漓,我们的血量就会减少。血量一少,肾脏就产生这种血管紧张素,口渴由此而生。
实验做到这一步,该结束了吧?不,医学家还要追问,血管紧张素为什么会引起口渴?除了这种血管紧张素,还有没有别的东西能引起渴感?
不少科学家想到,血管紧张素一定是从肾脏产出后,随血流进入脑内,脑内多半存在对这种化学物敏感的部位(医学家给它取名为“血管紧张素感受器”)。医学家又在动物脑内寻找这种感受器。可是,寻找的结果,却引来了争论。不少科学家认为这个感受器在脑的第三脑室前面,一个名叫“穹窿下器官”的地方。可是,有好几位科学家把耗子的这部分脑组织毁掉之后,再给耗子注射血管紧张素,按说耗子不该再渴了吧,可是过了一两个星期,只要再注入血管紧张素,耗子立刻渴得要命。还有一些医学家认为,穹窿下感受器不是唯一能激发口渴的部位,脑内肯定还有别的部位也可以激发口渴,只是现在还无法找到它?另外一些科学家,把耗子腹内靠近横膈下方的迷走神经一一切断。等耗子恢复正常之后,再用各种办法(包括上面说的减低血容量的办法)引起耗子的口渴,可是,耗子竟然一点口渴的反应也没有。于是这几位科学家就说,口渴不光是由脑所决定的,应该还有别的部门在参与渴感的产生。
血量不足可引起渴感,这一点没有人反对。可是,它是怎么引起渴感的,说法就多了,直到今天,还没有得出一个满意的答案。
围绕着渴的争论还有不少,目前还没有一种说法能让大家一致接受。
2.痛的秘密很少有人没有受过痛的折磨。牙痛、头痛、胃痛,如此种种,五花八门。痛是人生的磨难之一,据医学专家的调查和研究,痛有1000多种。有的痛,如牙痛、动手术痛等,虽然当时很可怕,但病好了,痛也就过去了。然而有些痛却不会过去,长年累月地折磨人。仅在美国就大约有3000万关节炎患者,有7000万长期背痛患者,2000万偏头痛患者,还有数百万计的其他各式各样的长期病痛患者,最可怕的是癌症患者,随时都在与痛为伴。
痛本来是人身上生病的一种警报系统,可以提示人们对疾病的注意。如果生了病一点都不痛,那才是灾难呢。但我国和外国都发现过没有痛觉的孩子,这些孩子在骨折和烫伤时也不知道痛,很容易发生危险。
是什么使痛发生?为什么它突然来到,而事先没有预兆?为什么它有时不会消失?这些问题至今无人能解释清楚。
据一位脑科专家的研究,有些痛能在神经系统中留下长远的印象,即使致痛的原因消失了,但痛觉还会遗留下来。要消除这样的痛,简直同消除记忆一样困难。在古埃及,这样的痛被解释为神圣和鬼魂在作祟。
近代有关痛的知识是20多年前开始被发现的。现代科学对痛的解释是:痛的信息是由一些原本贮存或靠近神经末梢附近的某种化学物质放出的。在这些化学物质中,包含着痛的神经化学物质,它由于某种接触,能够将病的信息传到脑子里去。
据一些专家研究,痛也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经验,痛在心理上,痛在身体上,有时很难分清。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来自美国的新兵,首次到太平洋岛屿上作战。当一发炮弹落在他身边爆炸时,他感到一阵巨痛。担架把他送到医护站,经过医生检查,他身上没有一点伤,只是水壶被弹片击破了,他又被送回前线。这时炮弹的爆炸声更猛烈了。突然间,他又感到头部剧痛,这次有血流出来了。第二次他被抬到医疗站,经医生检查,伤并不重,只是脸上有破碎的弹片嵌入,取出和包扎后,他又回到前线。这时候,他所在的那个连的士兵几乎全部阵亡了。第三次,他的脚被炸断了,可是,这时他一点痛的感觉也没有。
这个美国士兵向一位专家讲了自己的经历以后说,他感到最痛的是第一次水壶被击中的时候,其次是脸上受了伤的时候。专家对此解释说:“痛的程度依各人的感受而异。”恐惧、焦虑、紧张、灾难的预期,有时会使疼痛加剧。但如有某种强烈动机,也可把痛感压下去。在电影《小兵张嘎》里,张嘎追击敌人时,中了敌人的子弹,他却没有发现自己受伤,这是一个有代表性的例子。
同时,我们也可以采用其他方法来缓解疼痛,如在使用镇痛药物,麻醉剂等,另外采用听音乐等方法,也可以起到这一效果。
3.呼吸的秘密我们的肺,非常忙碌。它一天到晚,总是不停地吸入新鲜空气,把空气中的氧气留下来,再把身体产生的废气(二氧化碳)呼出去。即使你睡着了,它也决不“躺倒不干”。
因为人体一刻也不能缺少氧气,也容不得废气存留体内。不然,身体里的所有化学变化,都非乱套不可!
可是,你知道吗?人在出生之前,肺是瘪的,里边一丁点儿空气都没有!而且肺里还灌满了“水”(医学家称之为“肺液”)。所以一到出生,麻烦就来了。
首先,必须先把肺里面的水全部弄走,不然,怎能进得了空气?
其次,还得让瘪肺张开,这就需要小婴儿自己能吸气才行。可是小婴儿又怎么知道出生了,该吸气了?这第一次呼吸究竟是怎么发生的?
4.神秘失踪的“水”
胎儿肺里的水,少的有六七十毫升,多的足有一二百毫升,真不是个小数目?
可是孩子一出生,只要一吸气,这些水又大都不见了,它们跑到哪里去了?医学家一直在寻找这些水的去向。
有些医学家说,胎儿从妈妈原来的“住处”(子宫)跑出去,必须经过又挤又窄的通道(产道),正因为这么一挤,才把肺里的水挤了出去,从口鼻中流走。医学家测量了挤掉的水,大约占总量的三分之二。那么,余下的水又怎么办呢?
经过研究,医学家发现小婴儿第一次吸气,都很用力,吸力大,进肺里的空气就多,然后再用力呼气,把肺内小泡泡里的水往上赶,肺的淋巴管马上把水吸走。这么几次呼吸之后,就把余下的水收拾得干干净净了!
不过,这种说法,招来另一些医学家的反对,他们说:剖腹产的婴儿,他们的身体并没有通过产道,可是肺里的水照样能很快排走。另外,靠淋巴管吸水,水少还可以,水多恐怕就不那么方便了。
直到现在,医学家还不知道婴儿肺里的水,究竟是怎么弄走的!
5.瘪肺是怎么张开的顶有意思的是第二个问题:小婴儿的肺怎么一出生就开始呼吸呢?
多数医学家认为,小婴儿从妈妈的肚子里,来到这个冰凉的世界,寒冷刺激了主管肺呼吸的肺神经,呼吸就这样开始了。他们用羊胎做实验,取出羊的胎儿,把它浸泡在10℃的凉水里,本来没有呼吸的胎儿,开始呼吸起来。之后,把水温一点点增加,胎儿仍有呼吸,当水温增加到40℃时,呼吸反而消失了。可见寒冷是促使胎儿开始呼吸的原因。
有些医学家却不同意这个说法,他们认为有些孩子生下来就不呼吸,任你用冷水怎么滴洒,婴儿就是不喘气。再有,热带地区气温有时比母体体温还高,可是小婴儿该呼吸的,照样呼吸,根本不管外面是冷是热。
于是又有了另外一种说法。有人说,人都有一种天生的本性:一遇到惊吓或者十分意外的事,都会不由自主地倒吸一口凉气。小婴儿出生,对他来说也是一种突然变化,会把婴儿吓得倒吸气,这一吸,正好成了呼吸的开始,从此就呼吸不止了。不过,爱认真的医学家真的去测量了婴儿的第一口吸气的力量,比平常吸气的力量大三倍,而受惊吓时的倒吸气远没有这么大的劲。所以这个说法,也有点勉强。
另外一些医学家认为,婴儿出生后,原来靠妈妈供应的氧气没有了,可是自己的肺还没有接到开始呼吸的命令,这时,身体就缺氧,加上废气排不掉,堆积在体内。这么一来,脑受到缺氧和废气双重反应的催促,也会着急起来,赶忙叫醒专管呼吸的那部分经神,于是就发命令给肺,肺也就乖乖地喘起气来。这个说法,听上去相当有理,但反对的医学家提出了这样的一种责问题:在胎儿时期,他们所收到的氧气本来就不多,可是这点氧气,对他们已经足够了。所以胎儿的脑已经习惯了低氧状态,出生后即使二三分钟不呼吸,难道还会让脑惊慌得手足无措不成?
其他的说法,还有好几种。说法越多,不正是还没有找到正确的说法的一种表示吗?永不睡眠的人传统的医学观点认为,睡眠是大脑的食物。既然如此,又该如何看待那些并不需要睡眠的大脑呢?大脑与睡眠的实质关系究竟何在呢?
瑞典妇女埃古丽德自1918年母亲突然去世后,过度的精神刺激使她再也不能像以往那样睡眠了。医生给她开了许多镇静药和烈性安眠片,但没有任何效果。每逢夜间,她都在不停地干家务活,疲倦时就上床休息一下。埃古丽德到1973年已86岁,住在养老院。她的身体一向健康,并没有受到多年不眠的什么影响。
古巴有位退休的纺织工人伊斯,他从13岁开始,40多年间从未睡过觉。据他本人说:“我失去睡觉能力,大约在脑炎后进行扁桃腺切除手术时,当时心理上受惊吓,从此就不能入睡了。”
1970年,一批精神病院医生对他进行了2个星期的全观察。仪器监测表明,伊斯即使闭上眼睛躺着,脑子仍然和醒着的人一样活动,绝对没有睡着。
美国在20世纪40年代,出了一位著名的不眠者奥尔·赫津。这位居住在新泽西州的老人,家里从未置床,甚至连吊床都见不到。他一生中连小睡也没有过。许多医生轮班监视,竟发现缺乏正常睡眠的奥尔,其精神状态及生理状态反而超过一般人。晚上当体力不佳时,他就坐在一张旧摇椅上读点什么,当他感到体力恢复时,又继续投入劳作。医生对奥尔的不眠现象无从解释。奥尔的母亲则以为这可能与自己在生下奥尔前几天时受到严重的伤害相关。
奥尔到了90岁的时候,他已经活得比许多有正常睡眠的医生更为长久。
无法睡眠是否属于脑功能障碍呢?事实上,有些不眠者的智力倒显得更高一些。法国人列尔贝德1791年生于巴黎,至1864年逝世,在这73年的生涯中,居然有71年没有睡过一次觉。
这种情形源发于他2岁时的一次事故。1793年,他和父母一起去看国王路易十六被处绞刑的场面,不料观众席倒塌,将他压在下面,昏迷过去,虽经医生抢救复生,但他的头盖骨却已是破裂难补了。由于这个缘故,他一生中都无法睡眠了。但这并没有妨碍他的读书与考学,以至后来成为颇有名望的学者。列尔贝德的脑究竟是怎样像心脏那般无止歇地工作下来的呢?
西班牙的塞托维亚在19岁那年从睡眠中被惊醒,此后睡眠日减,到了1955年,睡眠就完全与他无缘了。33年来,这位西班牙人已经度过了12000多个不眠的昼夜。国内医学界对他极感兴趣,然而各种措施均属徒劳,数十年从未能使塞托维亚安眠一次,尽管塞托维亚长期不眠,他却体格强壮,精力旺盛,看上去没有丝毫倦意,反倒显得朝气蓬勃。每天晚上他都像正常人一样躺在床上,但不是睡觉,而是读书、听收音机,清晨他就和大家一样起床,开始一天的工作。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预测凶吉的梦境梦本来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从生理讲,当大脑进入休息之后,也即进入睡眠时,大脑会有少部分细胞处于兴奋状态,这种状态会引起睡眠中人,出现一种无意识的思维活动,这就是梦。
梦既然是人的一种生理行为,应该如人的心跳、呼吸一般,不会引起人们的兴趣,也不会有什么奥秘之谈的。但许多年来,占梦与解梦的说法流行民间,这又是怎么回事呢?原因是许多人的梦,会暗示将要发生的一些事情,特别是一些给做梦人带来厄运的事情,于是,这种梦的暗示力量便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而占梦家的行业也便兴起了。
有的人在梦中,除了会有吃喝等一些生活琐事外,常会梦到自己与喜欢的人相逢,或梦到自己的亲人生老病死,当不久这些梦境成为现实后,人们开始相信梦是一种信息,是神灵冥冥之中,通过梦来给予我们的一种警示与提醒,于是,梦便被人们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梦既然是神灵对人的点化,那么,许多占梦者便成为了神灵的使者。他们通过做梦人描绘的梦中景象,用水晶球、铜币等做道具,给梦进行非常玄奥的解释,许多民族的占梦者多是医巫一身,通灵通神的。随着历史的发展,梦的分析也渗透了科学的概念,学者们在今天已有了许多仪器,来分析人在梦时大脑电波及脑细胞的活动。
弗洛伊德是一位心理医生,他的《梦的解析》,在全世界各个角落拥有大量读者。他把梦解释为人类在现实生活中被压抑的欲望的一种渲泄,是人的潜意识的一种曝光。并且他通过梦可以察知做梦人的心理生理疾患,进而采取手段为做梦者疗疾,的确收益多多。比如,他可以通过女性在梦中梦到圆柱体形体,而去推测,与男性生殖器产生联想,断定此女性属于性欲较强,生活中无法满足等等。
尽管弗洛伊德的理论得到了许多人的承认,但梦做为一种生理活动,却带来未来与往昔的信息之谜,仍是困惑现代人的一大谜团。
1.拳击手梦见死亡1947年,休格·雷·鲁宾逊参加一场中量级拳击锦标赛,对手是吉米·多伊尔。比赛前一晚,鲁宾逊做了一个梦,似乎是一个明确而可怕的警告,把他惊醒了。鲁宾逊后来在自传中忆述那个梦时写道:“多伊尔和我在拳击场上比赛,我有好几拳打中了他,他倒下了。他睁大眼睛,目无表情地瞪着我,我也看着他,不知怎么办才好。这时裁判员进行10秒钟计时,但是数到10,多伊尔还是丝毫不动,我听见人群中有人叫道:‘他死了,他死了。’”
鲁宾逊为这个梦感到困扰,告诉教练员乔治·盖恩福德和比赛主办人拉里·阿特金斯说不想出赛,两人都说他荒谬可笑。阿特金斯说:“别闹笑话了,梦是不会成真的,如果梦境也会成为事实,我早就是百万富翁了。”鲁宾逊还是拒绝出赛,最后在一个临时仓卒请来的神甫游说下,他才上场。
这是一场卫冕战。那天晚上,鲁宾逊和多伊尔激战了七个回合后,才发现如何尽展所长,制敌机先。于是在第八回合,他用两记右手拳击中多伊尔的腹部和头部,把多伊尔打得晕头转向,然后一记左钩拳击中多伊尔的下颌,把多伊尔打倒在地。多伊尔像一棵树那样倒下来,胸部着地,仰卧不起。鲁宾逊站在旁边看着他,就像做梦时那样。裁判员数到第四下,多伊尔伸出手来抖了抖,就再也不动了。到第二天下午,多伊尔就去世了。
自古以来,这种故事就在民间盛行。不过,这只是人入睡时精神迷乱的一面,做梦的人在梦中既是观众,也是演员。梦虽深受记忆影响,显然又不只是记忆,因为梦通常牵涉不曾发生过的事情,而梦中的地方也不是真的。做梦有赖于想象力,但是梦境又远较任何白日狂想逼真,所引发的感情也更强烈,而且不受控制。梦虽然不像日常生活那么真实,但也常常显得异常实在,还似可以捉摸。
因此,难怪许多人都坚信梦是一种信息。然而这些信息是从哪里来的呢?是从自己来的吗?是从别人来的吗?是从神来的吗?是从死人来的吗?而最重要的问题就是,不管这种信息从哪里来,怎样解释才是最适合呢?
2.梦中发明苯分子结构式蛇是众所周知的梦的象征,德国化学家克固雷有一次梦见蛇后,竟然助他解决了一个长期困扰他的问题,就是化合物苯分子结构的模式。他做梦时看见那些苯分子四处跳动,忽然变成一条蛇,咬着自己的尾巴,克固雷醒来以后觉得“像给雷打过一样”,忽然悟出苯分子的结构原来是环形的。美国亚述学者希普雷克特也在睡梦中得到类似的收获,他一直研究两块刻有文字的玛瑙,但怎么样也看不懂。一次他梦见自己和一个巴比伦僧人谈话,那僧人告诉他:那两块玛瑙是同一整块的两个碎片,希普雷克特后来把两块连起来看,就把上面的文字解了出来。
大音乐家塔提尼也谈到他是在梦中从魔鬼的演奏中,获取了传世的乐章的。
塔提尼梦见自己像浮士德一样和魔鬼撒旦订了协议,把小提琴交给魔鬼。塔提尼后来写道:“我非常惊异,他的小提琴奏得多么美妙动听呀!那首奏鸣曲优美细腻极了,完全超出了我的想象。”塔提尼醒来后立刻拿起小提琴。“想写下我在梦中听见过的乐章,可是徒劳无功。我当时写的那首‘魔鬼奏鸣曲’虽然是我生平写得最好的乐曲,但比我梦中听到的差得远呢!”
3.梦中预测火山爆发梦里面似有预兆,使梦的问题显得更加复杂。美国一位名叫邓恩的飞行员,声称自己做过许多征兆之梦。在波尔战争时期,邓恩和部队一起驻扎南非,有一晚,他做了一个离奇曲折、活灵活现的梦,他后来把故事写进一本畅销书里。邓恩梦见自己站在一个山头上,眼看着一座火山行将爆发,水气从四周的地上冒出来,他害怕极了。然后邓恩又看见自己在附近一个岛上,哀求那里的法国官员派船去拯救大约4000个遇险者。正当他还在苦苦哀求的时候,他醒来了。
不久,运到邓恩营地的最新英国报纸就报道了一宗灾难,情形和他梦中的情景非常相似。《每日电讯报》的大标题是“马丁尼克岛火山爆发”,内文报道这次在法属西印度群岛的火山爆发,约有4万人不幸死亡,遇害人数是邓恩梦中看见的10倍,生还者当然已由船运走了。
几乎所有读过邓恩的作品的人,都知道他的资料详实可靠。他在作品中还提到几件类似的事。有一个晚上,他梦见自己在苏丹喀土穆附近,忽然看见有三个衣衫褴褛的英国人,声称从非洲南端一直走来。第二天早上,他就在《每日电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