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杂活的人,为什么又被称为“跑龙套”?
那么为什么把干杂活的叫“跑龙套”?在演艺圈中,经常听到人们说“跑龙套”这个词。“跑龙套”一词主源于“龙套”。而“龙套”又是什么呢?它主要是指戏曲表演中的一种戏服。这种戏服上绣着漂亮的花纹,且为套头装。身穿这种衣服的演员通常没有台词,只是在台上走走过场,所以被称为“跑龙套”。
2、人们喜欢把向人发出挑战称为“叫板”。《顾误录》中解释说:“板,古拍也。”在古代乐曲中,板和鼓是打拍子常用的工具。板所打出来的是强拍,鼓打出来的是次强拍或弱拍。根据这种打拍方式,中国传统戏曲中,又提出了“板式”一说。所谓的“板式”是指戏曲音乐的节拍和节奏形式。其中包含板眼和下板形式两层含义。?
“板眼”指的是强拍、次强拍和弱拍相结合的节拍形式,又分为一板一眼(二拍子)、一板三眼( 四拍子)等形式;“下板形式”指的是节奏的形式。以戏曲唱腔为例,字随板出的叫“应头板”,后半拍出字的叫“腰板”等。根据节拍节奏的强弱舒缓,又将板式分为叫板、起板、转板、留板、歇板、砸板等。 ?“叫板”作为戏曲中的术语,指的是演员以一定的唱腔示意司鼓,下面的唱段是什么节奏的板式。叫板通常用在戏曲中的慢板、二六板、箭板、滚板等板式中。它的曲调以散板为主。
为了能够使表演更加艺术,演员在道白的最后一句上运用叫板的方法,或以语气示意,或用动作唱腔示意,司鼓铜器便会转奏出下一唱段的板式。就是因为这样,人们才会将叫板引出下文,挑出新板式的意义引申为挑衅或挑战。 ?3、戏曲艺人为什么又叫“梨园子弟”
戏曲艺人被称为“梨园子弟”是从唐玄宗时期开始的。据《新唐书·礼乐志》记载:“玄宗既知音律,又酷爱法曲,选坐部伎子弟三百,教于梨园。声有误者,帝必觉而正之,号皇帝梨园弟子。”
从历史资料中可以看出,唐玄宗李隆基是个多才多艺的皇帝,不但懂音律,打得一手好羯鼓,还是个戏曲行家。他曾经挑选了300名乐工舞女,置于梨园中亲自调教。如果乐工弹奏有破音走调的,唐玄宗一听就能听出来。